目前分類:上達への秘訣 (2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第170回】現在做不出來也沒關係

 

 

 

合氣道藉由技法的磨練,朝著道前進。平常練習是在磨基本技法,因為技法不多,因此同樣的基本技法需要經過無數次的練習。「取方」的攻擊方式也是無限多種的,最基本的技法有正面打與單手抓技法。

 

 

 

不過,就算平時經過無數次的練習,技法仍無法照自己的意思做好技法。像力量很大的對手用力的抓緊時,被學長控制住時,就動彈不得,技法完全做不出來。這時就算想讓對手拋飛出去,也無法辦得到。

 

 

 

合氣道是沒有比賽的,練習時也不是決定強弱的時候。比起勝敗論英雄的武道或運動項目,練習就比較輕鬆愉。但是事實上不是這樣,合氣道的練習是非常的嚴格的。

 

 

 

在沒有勝負的角度看,怎會有嚴格性?其嚴格性來至合氣道是與自己戰鬥的。戰勝自己有一定的難度的,因為對自己不能運用謀略或策略也不能自己與自己交涉談判。

 

 

 

合氣道裏的技法外形的練習,還未進到真正的練習,所謂的真正練習是不論面對多強的力量控制或反擊,技法都要能做得出來。不過,技法不是容易做得好,因為除了先做好幾個重要的基本要素,還要知道無數個精妙的竅門所在。從一開始的體勢、身體或手腳的用法、呼吸的配合、意識的加入,到手部的反轉、再反轉等細微的要素,有著非常多的需注意的地方。如果有一支技法,其有10個需注意的地方,要是完成了9個地方,雖說只有1個要素未完成,這支技法仍然未完美的呈現出來。

 

 

 

進到技法的練習時,知道自己還不熟的部份。可以從當受身的對手倒下的動作裏看出來。從中知道,技法要怎樣做才能有效的做好,探討這裏面所蘊藏的要素。

 

 

 

這種要素原則上要由自己親身體驗出來,儘可能都由自己來發現與學上身。影片、書藉、老師、前輩教的,只要是有效的,都可以儘可能學會。

 

 

 

不過不論是影片、書藉、老師、前輩教的都不是馬上就會的,最少也要練個三兩次以後才能學會,特別是重要的要素更是不容易學得會。

 

 

 

不是光會做技法就行了,要能將技法做得更好一點,需要很多要努力的地方,但是努力後仍然做不好,也沒關係。研讀、觀察、老師或前輩的話,都要由自己先記錄下來。等到有一天這些記錄會成為對自己有效的記錄、或是自己程度到了能夠瞭解的時候,這些記錄將會讓自己更高一層樓的工具。

 

 

 

聽過或是看過一次,就用身體練過幾次下來。就算忘了,身體也會記錄下這些動作。可以說是像是用DNA記錄著。這些不只是自己的記錄,會成為人類永遠的記錄,成為傳承給後人的記錄將持續下去。

 

 

 

以前大老師(開祖)曾說過的話,現在回想起來,多多少少才有點理解。當時,對於大老師的話,根本無從理解,只知道表面上的意思,現在才能回想出來這些東西。也就是說,這些都是用身體記錄下來的。不只是大老師、別的老師、前輩所教的,直到現在才算理解了。

 

 

 

現在,無法理解的、無法做到的都沒關係。做不到有其原因。勉強去做做不到的,這是不於合氣道的「邪道」。要相信自己5年後、10年後就能學會,這樣才是正道的練習。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70.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69回】  腳要走直線、手要劃圓弧

 

 

 

合氣道是武道,技法為了能達到最快速的動作,腳部要朝最短的距離前進,還有用最大的力道來運用手部、身體。

 

 

 

因為最短的距離是直線,所以要朝直線動作。腳部要直線的前進才行。合氣道被稱為圓的動作,但這與腳部動作不同。因為腳要走直線,才能直接入身進到對方的死角。

 

 

 

直線前進,想法與身體都要有這樣的觀念。不這樣的話,對手會隨著環繞,或是逃開,這就是沒有走最短距離的結果,入身來說,要走三角步法前進,用同側手腳來移動身體、轉換重心,呼吸法也很重要。

 

 

 

手部需有動作才能發揮出最大的力道。腰部的力量要傳導到手上,才可能再傳給對手,就用這種力量與對手結在一起,直到完成動作前,不能收回力道。因此,手走的方向和腳不一樣的。手成直線運動,會施不出力量,會與對手黏在一起,無法分開,技法無法完成。所以手的運用一定要成圓形。

 

 

 

手的圓形運用有二種,其一為從手腕、肘、肩、到胸鎖關節成為一支棒子一樣,由手掌控制手的往下或往下與做圓弧動作。

 

註:胸鎖關節是由鎖骨內端與胸骨柄的鎖骨及第一肋骨間所構成。

 

 

 

另一個是,手掌用手關節或腰當成支點,做圓弧動作。這裏所說的支點是指手腕、肘、肩、胸鎖關節等部位。這樣能創造出無數的圓出來。

 

 

 

順半身的轉手的部份(二教後方)將手腕當成支點來劃出小圓,腰當成支點的四方摔等是大的圓,所以各動不同大小的圓。手腕、肘、肩、胸鎖關節當成劃圓支點的練習都要多加鍛練。合氣道技法,在有意識的專注練習後,會練成擅長的技法,所以應多加專注的練習。

 

 

 

合氣道的技法,要是不能用兩種圓來組合成技法動作,就無法做出好的合氣技法。只要缺少某一點,技法就做不好。圓中還圓,這種雙圓稱為十字圓。

 

 

 

腳朝前直進,手用劃圓」是故有川師範所說的。(2003129)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69.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68回】  登入到「道」的境界

 

 

 

合氣道就是「合氣之道」。因為「合氣」還要不斷的研究,所以先放在以後,現在先想想「道」的方面。

 

 

 

合氣道以外還有,柔道、劍道、弓道等等,還有很多都是冠上「道」。這個「道」有什麼重要的含意。如果這些武道都是為了追求控制對手的技術時,何不稱為合氣術、柔術、劍術、弓術呢?這些「道」有其一定的含意。合氣道與合氣柔術有不同的地方,不知道其中的分別,是無法朝前進步的。

 

 

 

「道」的前面,是有目的地、目標的。想要到達道的某一地方,先有能力做出什麼。山有山頂,大部份山頂都進接著道路。以登頂為目標,從山麓開始往上登行,最後定能登上山頂。要是沒有進到登山路徑,或是走錯路,這樣就無法登達山頂。

 

 

 

合氣道也是一樣,不能沒有目標。如果不是這樣時,自然不能冠上合氣道的名稱。開祖曾說將這些當成宇宙化成的助力或是與宇宙溶成為一體等。只有這些目標嗎?還有其他不同的目標嗎?現在沒有人可以明確的告訴我們,好像自定目標就容易做修行,如果沒有目標的話,應是難以持續的修行。這是因為,「道」無法完成出來。

 

 

 

定下目標,鋪陳出「道」來,進到「道」裏不是容易的事。像之前所說的「宇宙化成的助力或是與宇宙溶成為一體」這樣的目標,不是凡人所能創造出來的,要鋪陳出完成合氣目標的「道」更是不可能的。

 

 

 

在進到修行入口之前,需要有經驗的前輩。合氣道的前輩,指的是植芝盛平開祖。前輩能引導我們進入到正確目標的入口。進到「道」的入口之後,就靠各人的努力了,每個人的努力的程度,就端看個人的意志了。

 

 

 

如果站上連接合氣道目標的道路時,將會有些不知名的力量把我們的智慧湧現出來,並帶往廣闊與微小的世界裏。可以看到想像不到的事物,發現新的事物,就像進到另一個新世界。以後會看到什麼,只能靠自己體驗了。

 

  

 

技法是會改變的。只能努力一步步朝道的目的地前進。技法的不可思議與難度會慢慢的出現。不管會被什麼力量影響,自己多少會感到正在慢慢的往「道」接近中。

 

 

 

走在「道」上,可能沒有這樣的講法。在長年的練習下,要是沒有任何改變時,就要考慮,是不是沒有走在「道」上,在正道上迷路了,或許已走上橫道、斜道了。要能回到正道上,因為要從「道」的入口進入,才能走上「道」,道的修行裏需要修正的。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68.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67回】 捨身

 

 

 

合氣道入門最初始學的技法就是「一教」(第一教手臂控制)。這支稱為「一教」的技法是最具研究性了,特別是「正面打一教」最值得深入研究。

 

 

 

「一教」在合氣道技法中包含了重要的要素,也是基本中的基本技法。所以,「一教」做不好,其他的技法就不用說了。技法碰到瓶頸時,先回到「一教」看看。

 

 

 

「一教」特別是當對手用「正面打一教」的手刀攻擊過來時,我們用手腕當手刀前去迎擊,因此交接的腕部會很痛的。這是因為,打的一方與承受的一方都是用力的,同時會朝橫向逃開。開祖還在的時候,在看「正面打一教」時,因為與對手接觸的尺骨部(手臂下側)會被打得又紅又腫。因為痛,又放掉力氣,往橫向逃避,所以前輩更加努力的追擊,變得更痛,最後連想逃開或放掉力量都做不出來了。開祖放任這樣的狀況下去,也不說什麼。練習時,打的與被打的就像雷一樣的落下與承受。

 

 

 

以為開祖教的「正面打一教」的重點在於承受對手打過來的力量,到今天總算明白。要是怕被攻擊,打的一方與承受的一方都不能有捨身的觀念。手刀的方向是由自己的中心朝對手的中心線打過去,不能不捨身。

 

 

 

別的武道也有相同的重點,就是朝對手的中心線進去,不要逃開。劍術的小野派一刀流最初的核心技法稱為「切落」。配合前刺向著對手的中心切下,就是朝左右橫向的撥開、逃避攻擊都是不可以的。朝對手的中心捨身攻進去。

 

 

 

合氣道的所有技法都是一樣,不捨身是無效的。呼吸法也一樣,沒有捨身就是無效。例如:「坐技呼吸法」要是沒有從腰開始捨身進去,就無法與對手聯成一體。

 

 

 

合氣道的練習,先由氣的捨身,進而體的捨身,這點是很重要的。

 

 

 

參考文現  月刊雜誌「秘傳」(20093月號「小野派一刀流」)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67.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66回】使意識變得敏銳

 

 

 

合氣道練習重要的一點在於練習的集中。練習中要是沒有將自己由世俗之中跳脫出來,練習除了自己不會進步外,對手也會受到影響,有時還會因為不小心造成受傷。為了把公司或家庭中的一切事情先放下,在進到道場前的儀式就是要將禮帶進內心深處。換言之,要是沒有將禮節確實的做好,是無法集中練習效果。

 

 

 

道館是另一個世界。通往宇宙的入口在此,進入自己身體深處的秘門也在此。從此門進入後,心才靜得下來,才能變得敏銳。心指得就是意識,需將意識變得敏銳才行。

 

 

 

用手做技法來看,不是單只用手部的肌肉,身體的肌肉亦需同時使用到。只要聯動必需的肌肉時,常會出來很大的力量。因此對手的肌肉也會下意識的使用出來。因此自己的肌肉需稍加控制,對手的肌肉同樣也需控制。

 

 

 

話雖如此,肌肉是有感覺的,意識上無論想要再將感覺變得更敏銳,卻沒有這種能力。意識上想變得更敏銳,只能用肌肉感覺,進到自己與對手的體內後,如能找尋到自己與對手體內的感覺時,心與心就能聯成一體。再由心帶動體的運止。這就是體由心控的意思。

 

 

 

到了這種程度,才算見識到合氣道深奧的理論「幫忙輔助對手不足的地方」這才能成為有愛的合氣道。

 

 

 

實現深奧的理論,先將意識變得敏銳是很重要的。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66.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65回】 發揮基本的功效

 

 

 

合氣道入門時,先從技法外形動作開始記憶。藉由不斷的練習基本技法,使身體牢牢的記住。先由指導老師演示技法動作,雖睜眼注視,但看不進眼裏,自己動作時,腦中是一片空白,肢體無法動作。但,藉由不斷練習之中,才能明瞭老師的動作中包含了什麼,自己才能真實重現技法。

 

 

 

無論是誰,大家都是先由一教、四方摔、入身摔開始。這種基本技法有,順半身、逆半身、單手抓、正面打、立姿、座姿等各種組合的學習方法。

 

 

 

這三種基本技法練到一定程度時,會加上二教、反手摔、回轉摔,將基本技法擴大。抓法有兩手抓、胸抓、肩抓、後方抓、前打;攻擊手也增為2-3人。所以要記的技法做法與數量都增加了,取方或受方也都增加了,練習也進到下一個階段。

 

 

 

但是,雖已記得本階段的技法動作,但仍尚未進到真正技法修練的階段。證據在於,此時所做的技法,對手不是真正的倒下。因為,這只是單有技法的外形而已,還沒真正的成為技法。

 

 

 

先注意到這種情況。當然記得外形動作也是不可或缺的重點。確實記得外形動作後,再將自己溶入技法之中。先達到此階段,才能再進到下個層次的繼續磨練。

 

 

 

在道館做技法的相對練習時,常不能練得多順手。對手當受方,雖說不用太大的力道,對手就可能倒下來。基本上,不可能這麼簡單就能倒得下來。練習時最少仍要保有些許這樣的想法。練習的前提不是在將對手扳倒,也不能認為對手不倒下來是對方的過錯。

 

 

 

失敗,必定在那裏發生錯誤,一定要保有再修正動作的想法,試著找出答案,而且是不試不行。放任失敗不管,一定會重蹈覆轍,自然不再進步。但,開始的時候,不太能會如此順利,慢慢的問題變大了,變得難後解決。

 

 

 

解決難題的方法會因人而異。但仍有其同的「基本面」。遇到瓶頸是,回到基本面。試著先修正自己的一教、四方摔、入身摔技法。以前這些技法是只是記得外形動作為主,現在才會知道當時這些技法並沒有練成。

 

 

 

再,這樣才能知道法基本技是合氣道技法重要的共同技法,才能在使用技法做得出來合氣道的體勢。一教、四方摔、入身摔要能練到的很好才行。一教、四方摔、入身摔做到一定程度後,其他的技法也能達得到一定程度。

 

 

 

一教、四方摔、入身摔,做得出來時,當然會想別的技法也同樣能做得出來,但這時將會遭遇到更深的問題或是遇到瓶頸的時候。例如,大家覺得比較難做的「反手摔」,對高段者來說,這技法仍是有相當難度的技法。

 

 

 

這種「反手摔」能到順手程度,其最深的精髓在於「一教」。做「反手摔」時,遇到停頓時,就要先回到一教。一教要做得出來,才能做出來「反手摔」。

 

 

 

 

 

「二教時手的迴轉」的精髓也在於「一教」。也就是說一教是基本技的基本技,

 

 

 

由上,合氣道由「一教」開始,同時也在「一教」結束。基本中的基本是其精髓所在。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65.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64回】拌合

 

 

 

合氣道是武術,與他種武道仍有不同的性質存在。武道最初的學習目的在修練制敵的技法。通過這種修練,鍛鍊身心,完成自己所追求的境界。

 

 

 

合氣道是武道的一種,所以定要有將對手扳倒、壓制的能力。但,和他種武道不同的地方在於,目的不在對手扳倒而已,正確的動作過程後,將對手像扳倒一樣的崩潰體勢。雖然,技法最後的結果和他種武術一樣,都要將對手扳倒才行,但目的、過程、都是不一樣。敵人要是倒不下來,在他種武道來看,明明白白的就是輸了。同樣的狀況,合氣道來看,是技法過程,還未成熟而已。他種武道或武術,打勝是很重要的,合氣道重視的是技法使用的過程。

 

 

 

另一個合氣道與他種武道不同的地方是,相對練習的對手不是敵人,而是把他當成自己的分身一同練習。當然,這不易理解,但不這樣做,是不易在合氣道上前進的。要是將對手當成敵人,會想著不要讓敵人打倒,或是只想著打倒敵人,迷失了道的重要追求。修行的含意也就沒了,

 

 

 

對手當成自己的分身時,與對手抗爭是不可以的外,還要與對拌合在一起。與對手結合成一體。因此先要心放圓,體開三面的身心結構。

 

 

 

   吐氣的同時接住對手

 

 

 

   其次為吸氣,最初的接點不要動,注意力道不鬆弛也不分離

 

 

 

  充分的入身與轉換

 

 

 

   手是末端的接點,不要動,用身體與足為中心的移動促成末端的移動

 

 

 

   加入力量在肌肉中流動的意識

 

 

 

   感覺往對手過去的力量的流動與反應

 

 

 

   體悟自己的力量給對手什麼反應

 

 

 

   體悟對手的心思

 

 

 

如有注意到這些時,對手就不是敵人,就能一體化、可以拌合在一起。

 

 

 

所以,練習完後,擔任自己分身的對手要心存感謝。這樣當受方的對手,就不會抱著抗爭的心情來練習,這算是從對手手中取得回禮一樣。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64.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63回】 合氣道的力學

 

 

 

合氣道技法,要不要用力?只要米糠3(1=180g3×180=540g)的力道就夠了。當然初學者是做不到的,多少都會出來過多的力,這是有危險的。合氣道技法確定是不用太多的力量,這是有其根據的。

 

 

 

沒有對手,單只有一人時,自己可以自由的動作,也幾乎不會用到力。所以首先和對手結成一體。兩人結成一人後,就能照一人的相法去動作,也沒有抗爭的必要。抗爭是力量的世界,成為過於強調力量。這樣來看,合氣道就成不是不要力量,反而要力量,或是變成「合氣道是要用力的」。結成指的是拌合。拌合成一體時,是不用用力的。

 

 

 

對手最初接觸的地方、就是結成的地方,將意識集中在這個地方,往外慢慢不分離的轉出。「入身」用的就是「圓的旋轉」。「圓轉」用法是,用腳或身體確實的當成中心,再將中心,左右輪流替換,可以將自己的體重掛到對手身上。體重有60公斤時,就能將60公斤的力量帶出去,大部份的對手不太能夠受住這個力道。也就是說,當有這樣的力道時,就算沒有再加入其他的力量時,自然的體重就能使對手無法承受,所以外加力量是沒有必要的。

 

 

 

其次,自己的中心要保持,合乎這樣的道理,如同用離心力與向心力可以將對手拋飛出去或是壓制對方外,更可以將對手攻擊的氣勢與動向,改成與自己的氣勢與動作配合在一起,這時對手會有一倍的力道加進來,使得速度變得更快了。結果就是,對手因為一倍的加速力,使得無法承受下來,攻擊就崩潰了。在對手的手上加上自己的手,用身體或足為中心圓轉,力量加倍,就能隨意帶動對手的動作方向。對手的力量再加一點點自己的力量就夠了,這就是幾乎不用再增加力量的理由。

 

 

 

不過,當對手的力,沒有出來,或是力道停下來,自己的力量加不上去時,就需再加一點力量上去。這是因為要引出對手的力量,其次技法要能「不擾亂對手的動作」的情況下做出來。意思是,正面對敵的「正面打一教」是很難的技法。

 

 

 

重覆練過後,有力量的一方會是比較好。有力量的話,是好事。不過這樣的力量儘可能不要用在練習的時候。因為力量的使用要合理,要朝合理的技法應用上去修練。

 

 

 

遵守合理力學原理練習時,再把力道加上去,用與對手的力量相拌合、對手的力加上自己的力的使用法,這才是要做的事。因此,不用力的合氣道,進階的秘訣在此。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63.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62回】 從被抓的另一側開始動

 

 

 

人類還未從紛爭的次元裏跳脫出來,從練習之中就能看得出來了。合氣道是沒有爭鬥的,其中的含意是不容易瞭解的。更不知道,沒有爭鬥的「技業」要如何應用

 

 

 

典型的例子如,相對練習時,會過於注意對手抓過來的手,。這是因為潛在鬥爭的本能,因為不想輸、不想被欺負。就算當受方時,也會不想輸,所以力道出來了,造成抗爭。

 

 

 

為什麼對抓過來的手有所動作,就會造成抗爭?也何不能有所動作呢?最先是對手(受方)剛抓過來的時候,都是沒有動作的。所以,這時的動作就是不合理的。對手反而會另再反應。人類的本能或是無意識下會對不合理的事做出反抗。不合理的是指違反自然、違反宇宙法則。

 

 

 

合氣道的身體用法為「同手同腳」,即是同側的手、肩、腰、足一起同向動作,因此,同側的手、胸、肩,會和被對手攻擊側己方的腳連在地上。黏在地上的腳因為不能動,只能動沒有被攻擊的這一側的腳。右手或右肩被抓到時,重心會偏在右腳,因此需將重心移到可以活動的左腳上。如果這時使用重心腳側的手,會造成身體扭曲,手臂彎折,力道使不出來,也是造成身體疼痛的原因。

 

 

 

要動最初被碰觸的地方,最難做的典型基本技法為「天地摔」。被接觸的手,因為被對手緊緊的黏著,所以不好帶動。另一側的手,因為雖可以一邊入身,一邊往下降,但最初接觸的手,想往上帶動,卻容易被壓下來,身體也停在原處。要是硬要往上帶,就會很辛苦,也同時造成抗爭。

 

 

 

面對攻擊時,馬上就有所反應,同時會用蠻力去反擊,這對初學者是沒有關係,但對較資深的有段者來說,有時可略施加力道。不過,有時還是會有做不動的地方。要強行做技法,這是因為對手較弱時,或是配合我們的技法動作。會用蠻力的資深有段者應是比較少的,否則,就不是較早進到合氣道學習的前輩。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62.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61回】 進階方程式

 

 

 

武道修練的人,都會努力的讓自己能進步。也有儘可能的再進步一點的想法,這是宇宙間的真理。

 

 

 

不過,要是看到自己盡大努力,卻沒能有多大的進步,尤其是當同學、後輩們一步步的趕上、超越自己的時候,更會氣惱。同樣的練習情況,卻有差異性產生。其中必定是有理由的。

 

 

 

進步是要拚命練習的,但不是僅僅拚命就會進步的。相同的努力狀況,卻不是一樣進步。有能力的人,在相同努力程度下,仍會有較高水準的進步程度。其次長年不斷練習的人也會比較沒有練習的人,更加順手,自己來比時,會比以前更加進步,其中時間為最大的要因。

 

 

 

三個要因(努力、能力、時間)外,還有一個要因。例如,開祖以過人的能力加努力配合上自己一生的時間來修行,加上稱為「運」的因素進來,就到達一般到達不了的境界了。以開祖為例,有與大東流合氣柔術的武田惣角、大本教的出口王仁三郎的相遇等。要是沒有遇到這兩位,開祖所創的合氣道應不是現在的模樣。

 

 

 

這種「運」也算能力的一部份,也是要努力的。沒有能力,光努力,是不能稱為「運」的。這種「運」的說法,在二代目植芝吉祥丸所著的『合氣道技法』中說「一件事的完成,最重要的由人的天賦與努力,配合適當的時機點,才可能完成」,「運」要配合時機。

 

 

 

為進階,將進階的要因簡述如下的方程式,

 

 

 

 進步=(能力×努力×時間)+

 

 

 

其中能力能有多少的影響,不是很清楚。這也是可以努力的地方,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多少都是固定的。不過努力與時間要因卻是自己可以隨時可以改變的。如儘最大的努力、儘可能拉長練習的時間。人的能力是有差異性的,但努力與時間卻能彌補過去的。

 

 

 

世上成功者來看,其中有能力者像不用太努力或不用努力太久的有之。無能力者也不用嘆氣。只要儘全力加上長期的練習,就會「時來運轉」的得到時機。

 

 

 

根據上式,最後將自己練到最高境界。朝自己最高境界去練,努力吧。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61.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60回】 嚴格的技法

 

 

 

合氣道是武道,就算時代的不同,武道的嚴格性不能失去。做技法時、被做技法時,對手與自己的技法動作都不要有空隙出現。特別是自己在做技法時,不能讓對手有逃開、反擊的嚴格性存在。

 

 

 

時代的改變,或許會有人認為要配合時代,嚴格性可以降低了。但,這樣就不是武道了。武道中人,都知道武道的練習,最基本就是其嚴格性。在無意識裏,用其嚴格性鍛煉自己、發現宇宙真理。因此才會在多忙的時間裏,再抽出時間到道館練習。不用嚴格的修練,是不會滿足的。

 

 

 

嚴格,不是對對手講的,要對自己嚴格。先對自己嚴格的結果,才會對對手嚴格。所以,不要讓對手覺得不愉快、或是起了抗爭的想法。如果不是這樣時,單對對手嚴格,是會起抗爭性的。

 

 

 

嚴格技法不是讓對手疼痛的技術。手部亂動作,是不會讓對手痛的。不論技法動作如何的慢,對手仍是無法做逃開的技法。也就是說,不會想逃,甚至會想要再進來。有其嚴格性,但也有輕鬆的一面。有將對手殺害的嚴格性,但其實這同時是讓對手活下去的技法。

 

 

 

為了要使用有嚴格性的技法,有著很多的條件,下以數個請參考:

 

 

 

做技法動作時,不能出現空隙。呼吸、調息是很重要的。一技一呼吸,呼吸需配合技法。不這樣時,技法會停頓,對手會逃開、反受攻擊,技法就無效了。

 

 

 

做技法的手要與腰腹確實的結成一體。所以,技法不是由最末端的手開始動作,反是由身體中心的腰腹開始動作。將腰腹的力傳往手部,大的力道是用於嚴格的技法上。

 

 

 

手腳與身體相連結後,再分左右陰陽連動。身體分陰陽的連動,身體的力才能不斷的用出來,力道也才會大,也不易出現空隙。

 

 

 

技法分陰陽。出力同時要有吸收力,拉力同時要有出力才行。前者的實例為「正面打入身前方」,後者實例為「二教後方的手腕控制」。

 

 

 

換句話說,技法需分陰陽再與背部合在一體。

 

 

 

關於技法,同類技法都是有密切關連的,前面的技法做不出來,關連的技法就做不好。做不出技法,就是最大的空隙。所以,需由基礎的技法開始。典型的技法有「三教」與「四教」。「三教」的基礎為「一教」。對手因為一教牽動,才能確實的抓到對手的手臂,要是扭不動時,會反被反手摔。

 

 

 

「四教」和「三教」一樣,沒有先前的動作完成是無法壓制對手的。沒有空隙的三教需先有正確的「一教」的完成,四教的完成前,需先完成三教。

 

 

 

還有其他各種不同的,接下來就要從練習中發現,再學上身外,沒有其他方法了。

 

 

 

不能有間隙的嚴格要求為手腳腰心與呼吸合成一體。對自己嚴格,如果能不被多一人的自己所反擊到時,之後才能沒有間隙。別人不易戰勝、戰勝自己也不容易。能勝過自己,就能勝過別人。對自己的技法需嚴格要求。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60.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59回】 為了進步所做的破壞

 

 

 

合氣道是藉由技法練習的道。初始的練習是先記得技法的外型動作,以手腳的舉動或身體的運用等方式進行練習。經過數年的練習後,不單只要練新的東西,對於捨去舊的東西也是重要的練習。

 

 

 

合氣道被稱為可以消除身體的老化。老化指的不是脂肪或硬塊等物質的消除,而是長年的練習後所累積的癖好或固定概念的。長久的練習後,無論誰都能練得出力氣來,初學者常會以為不用再做技法,或是程度已經不錯了,甚致以為自己所用的方法或做的技法絕對正確,如果有這種想法時,就不會再進步了。

 

 

 

開祖曾說「把今天學的忘了吧」的說法。今天等同於明天,所以守在今天,就無法朝明天前進。學習很重要。今天的學習要儘最大能力去學出心得來。之後,再有新的學習時,就不要固守在這裏,學習忘記也是學習。

 

 

 

本部道場每個時段的指導老師都不一樣 (現在可能還是這樣),同樣的技法練習,會因老師的不同,會有不同的做法,但此時就需修正自己的動作與老師相近。佐佐木老師由開祖歷經吉祥丸先代道主、藤平先生、斉藤先生、多田先生、山口先生、有川先生等,有模仿很像的時候,自然也有不像的時候,現在回想起來,要像以上這些老師的練習,才是成功的練習

 

 

 

練習的頭幾年時,覺得每位老師都很棒的,也沒有固定的老師,有時有的老師學少一點,有的學多一點。重點放在模仿上面,當跟這位老師練習時,就忘了其他老師,先將技法練習放在如何更進一步與這位老師相像。如果拖延與其他老師練習機會時,就是失去與其他老師練習的意義了。

 

 

 

以前輩或同學來說,如果老師的教法很好時,這位老師的學生其程度也會不錯的,所以能找到好的老師來指導自己是件幸福的事。

 

 

 

到達開祖這種高次元界境,靠的是將心得去除,只朝標前進。要接近目標。先要破壞妨礙的東西,留下好的。因場合的不同,有時不止破壞,有時還要完全逆轉過來才行。即是無破壞,是無法前進與進步的。

 

 

 

不滿足於今天的自己,藉由不斷的創造與破壞,才能不斷的精進。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59.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58回】 絕不停

 

 

 

合氣道技法的目的,雖不在於將對手打倒,但做了技法,對手卻不會倒下時,多半是不夠熟或是力量不足,需加上更深入的修行。常說,對手會倒得下來才可說是完成合氣道的技法。

 

 

 

不過,這點並非容易的事。拋、摔、控制對手都是為了做技法的具體動作,容易明瞭與操作。這也容易引出人類鬥爭的本能。不過這不是合氣道所追求的道,也不是將爭鬥當成目的。

 

 

 

不爭,卻能扳倒對手,不是件容易的事。也不可能在日常生活中發生,恐怕這是合氣道的思想或哲學吧。

 

 

 

首先,「不爭」是合氣道的思想,有對手,卻不與對手抗爭,反與對手化成一體。變為1+1=1時,就有無限的自由,沒有抗爭的必要。當然在化成一體前的技法仍需要力量。(請見142回、148回,請看過之後,再參與練習。)

 

 

 

其次,為了要「不爭」所以要用「技業」,技業有以下三個地方是不能停的,當然「不爭」有很多的要因要先完成,但,這三個不能也不要停的地方,雖不是絕對的條件,但仍屬必要條件。

 

 

 

其一,「動向」。做「業技」的時候,動向是不能停下來的。從技法動作的開始到完成前的動作,都不能停頓。就算是一瞬間的停頓,對手就能因無意識的反抗動作,使得有反敗為勝的機會,這就是抗爭發生的時機點。「動向」是不停的業技。

 

 

 

其二,呼吸是不能停的。接觸到對手之前是吐氣,接觸對手到兩者脫開前的瞬間是吸氣,分開或是決定要摔開的瞬間,又回吐氣。這樣的呼吸方式,不能停也不能亂。呼吸要是亂了,是會造成身體或技法上的疏失,也會無意識的造成與對手間的抗爭。初學者因為想要將動作與呼吸配合下,常會有暫停呼吸,或是暫停動作。最好是能動作與呼吸互相配合,呼吸不停,動作也不停。

 

 

 

其三,心思不停。心思,可以說是「心」、「意識」的總合。做合氣道技法時,先要「氣勢大過對手」,將對手的心思攻破、身體則以入身與轉換為主,用身體的動作配合至頭至尾的強大氣勢,把技法持續到最後。心思要是停了,身體就不知道該不該動,最後身體不動作,呼吸也跟著停下來。心思停下來,會有各種不同的理由。例如『業技』沒有充分集中,力道被對手吸收去,被對手抓住,或是太注意被抓到的地方。造成心思的停滯。

 

 

 

以上三點中的第三點,心思不停。可能是最難的一點。因為面前有對手,對手不是容易操控的。不過,『心』本來就是無限自由的。要讓其萎縮、停止都是自己所決定的。但也經過自己不斷的練習,將其練得好之後,不論動向或呼吸都不會停下來。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58.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57回】抱持著目標與目的

 

 

 

合氣道沒有比賽,自己有沒有進步或是進步多少了,都不太容易明白。其中有人說自己不太去想進步的事,但這樣的人其心底總存著想進步的想法吧。每個人對於自己多少也想要能進步一點,對於自己有所成長也會感到喜悅。人多數是順著這種程序在行進。對自己失望、自暴自棄,都是自己沒有遵循程序或是自亂陣腳。

 

 

 

持續合氣道練習,是為了要進步。要是真有進步,也會覺得高興,但如果停在這裏,練習會變得無趣,說不定整個練習就終止了。

 

 

 

合氣道也是一樣,想要進步,就要往進步裏練習。進步不是因為時間的流逝就會進步的,也不是光練就會進步。

 

 

 

首先,要做合氣道技法型的練習,而且要切實的學好。切實的學好指的是要照老師所做的、所說的方式去做技法。對於老師的做法、說法甚至人格都不要懷疑。所以,能遇到好老師是件重要(有福氣)的事。選錯老師,進步會是有限的。

 

 

 

學會合氣道技法外型,沒有想像中的難。只要2-3年多半都能記得下來。這段時期,可以說是完全照老師所說的、所做的來模仿技法動作。

 

 

 

做技法動作的最低限度,最少也要由初段開始。也由此才是真正進到合氣道的練習。由此階段開始就很難能再進步了。因為不能光聽老師所指導的技法了,和以前不同了,基本上已需要開始自我探求。技法不是用「教」就能學得會的,也無法同時一講,大家都能明白。就算師生一對一的教學,也不容易一下就學得會。何況現在這種教學法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想要進步,多半是要靠自己才有可能。

 

 

 

想要進步,先要有進步的決心。再來就是要研究,怎樣才會進步。這裏面都充滿著不同的挑戰,能做的先去完成。

 

 

 

為了進步,先要抱持自己練習的最終目標。進步是朝著目標不斷的往前進,縮短與目標間的距離。這才是正確之路,也才是合氣道之路。將這樣的目標,切實的抱持著,相信目標與自己。目標會因人而異,別人有別人的目標,相信自己所抱持的目標即可。

 

 

 

合氣道的目標,練習會因各個不同的情況,而有所改變。為了接近這樣的目標,要不斷的一個一個的解決問題。要是沒有盡量去完成,就無法朝前進步。不能去完成,問題會一再的出現。這是練習的課題,解決這種問題將會是練習時最先要面對的。練習時,最早遇到的問題,將會是最大的問題,所以不是容易能解決的。有時要耗費數日、數週、數月,甚致數年才能解決。所以課題會是複數的,練習的目的也能有數個。

 

 

 

這些問題的解決也就是進步的開始。想要進步,只要解決一個問題,就是朝著目標更進一步。這是合氣之道前進的方法,與運動不一樣,也不用比較,最終也僅要與自己比較而已。謊言,欺騙和戰術都是沒有作用的。堅持目標,認清問題,練習時要將目的放在問題的解決上。

 

 

 

練習前的暖身運動也是一樣,要將練習的目標與目的忠實的反映出來。手腕或腳等,身體上的每一個細微動作都要隨時注意。

 

 

 

要想追求合氣道練習的目標與目的,不論是在日常生活或工作當中,要看得到真正的重點,問題出在何處?怎樣才能解決問題,這樣才是正確的解決之道。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57.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56回】 合気道の鍛錬

 

 

 

不只是合氣道,他種武術也有很多人都是通過練習來鍛鍊。武道的基本都是鍛鍊。特別是最近,因為越來越不能保持身體均衡,或是身體的某一部份過度使用,或是身體為了保持均衡,需要燃燒體內多餘的能量,就有很多人到運動中心或道館來鍛鍊自己的身體。

 

 

 

鍛鍊,有鍛有鍊,要鍛鍊些什麼?首先應是身體吧。相對練習時所做的技法,可以強化身體的某個部位,也有伸展的功能,也即是有練強身體的功效。

 

 

 

合氣道來說,先要做成合氣體開始。合氣體完成之前,所有的技法都無法學的上身,也無法有所進步。身體能動的地方因為老化使得這個部份的筋、肌肉的伸展,造成一定的負擔與強化的功效。開始的時候難免會有點痛,要是無法通過本階段,就是關起進展的大門,因此這時要多加忍耐。如沒有通過這個期間的鍛鍊就昇段,對手要是做出相當段位技法時,往往就會造成受傷。為了往後著想,不要逃避,忍耐的將身體鍛鍊先出來。

 

 

 

除了身體的鍛鍊外,心也要一起鍛鍊。要忍耐疼痛,要包涵對手的反應等,意志要堅定、態度柔軟。鍛鍊是指雙方各種軟硬不同程度的心。心的鍛鍊相當的重要,不能敗給自己,也不要敗給自己的心。只是,這是有難度的,但將會是永遠的功課。

 

 

 

第三點是技法的鍛鍊。基本技法重覆過幾萬次或數十萬次,技法是由一次次鍛鍊出來的,基本技法或呼吸法會越來越深入,也才能成為精密的練習。這需由技法的鍛鍊而來。

 

 

 

開祖經由「業技」的鍛鍊,所以有「藉由宇宙的運行,確實完成自我身心的鍛鍊」的說法。無論技法做過多少次,還未到這此階段前,仍不能自稱完成。但要先知道這些,再朝著目標前進。這是悲劇的開始,也是浪漫的開始。

 

 

 

第四點是「自我的練習」。開祖曾說「武道是自己所做的,自己要完成的」(合氣真髓)。合氣道的鍛鍊是統合上述三項要點,也是要自己主動的練習

 

 

 

參考文獻『合気真髄』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56.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55回】 呼吸

 

 

 

呼吸在日常生活中是件很重要的事,對合氣道來說也是。首先,合氣道做磨練技法的相對練習時,體力消耗得相當的大。血液往體內流,是為了增加氧氣的補充,這時的心肺功能都需要強健狀態下。起初承受大量的受身動作,或用力的做技法練習,使得上氣不接下氣。所以呼吸是身體重要的一環。

 

 

 

其次,呼吸能使肌肉或筋變得柔軟與強韌。吸氣的時候肌肉變得柔軟,吐氣的時候會變得硬一點。配合呼吸做技法練習,能使身體強壯與柔軟。呼吸能促使身體強化與柔軟。

 

 

 

第三點是,呼吸的功能在於結合身體的各個部位。手與腰腹靠呼吸結成一體。不靠呼吸是無法結合身體的各個部位。呼吸時,手與腰腹、手與腳,加上意識,配合成一體。用意識與呼吸使身體的各部位結合在一起。呼吸用在串聯身體的結構。

 

 

 

第四點是,呼吸能將身體與心思結合。當我們試著為了增加良好效果時,動作都將需要身心合而為一。做合氣道技法也同樣需身心合一,因此呼吸是很重要的。一般來說,瞑想法能用呼吸把身心結合成一體,合氣道是則是用動作配合呼吸讓身心合一。

 

 

 

第五點是呼吸的機能性,根據呼吸,能把自己的身體與對手的身體結成一體。特別是在對手吸氣的時候可以牽動對手。呼吸能使兩個不同的個體緊靠在一起。

 

 

 

第六點是在當與對手的身體結成一體的同時,心思也能結成同樣的步調,對手能自動的配合自己的動作。這可稱為「同心協力」。順手的人,不論對手是誰,都能配合對方的呼吸。呼吸能使人的身心同步調。

 

 

 

合氣道裏有稱為「呼吸法」的鍛練法,同時這也重要的練習法之一,練習的目的在於合氣道的練習中不能缺少的項目。因此,呼吸法不是單純的吸氣、吐氣或是為了單只要拋摔對手,這些可以總稱為「呼吸力養成法」。

 

 

 

說到這裏都是大家都做得到的,不過開祖曾說『呼吸能濃縮出身心的昇華,不用刻意的就能將呼吸與宇宙同化,感覺擴大到充滿宇宙。接下來的每一次的呼吸都是再度用滿滿自我力量不斷的充滿整個宇宙。』自己的呼吸要是能到達這樣的境界,就一定是要修行的。呼吸的修行之路仍很長遠的。

 

 

 

參考文獻

 

『合気真髄』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55.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舉行日期:2012.09.18-0922


報名裁止日期:2012.07.16.


詳如下址:


http://www.aikido-international.org/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65:iaf-2012-registration&catid=1:iaf-latest-news&Itemid=2#j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54回】 練習的結成

 

 

 

合氣道被認為與宇宙的呼吸相結合的修行之路,同時引力養成也被這樣的認為。即是與宇宙萬物相結合的道。不過,我們在開始的時候,因為不夠成熟時,儘管想與宇宙結合,仍不知道要怎樣做才行。

 

 

 

合氣道的修行,或是合氣道的目標,指的是「與宇宙間的結合」,對事物的心得是從抱持著目標,相信目標,再朝目標,一步步的往發掘出自己的心得前進。

 

 

 

為使「結合」能夠完成,會有以下各個階段不同的練習:

 

 

 

 

 

最一般的體驗「結合」的感覺是,當手被抓住時,不要想要脫開,反要「結」成一體才能做的技法吧。被對方抓住的手,不論是自己脫離或是對手想要自行脫離,都不要讓手脫開,這樣才能做好技法。

 

 

 

最典型的「結合」練習,以「引力養成法」最容易瞭解。單手抓或雙手抓的技法,最適合用於對「結合」的感覺。特別是後方雙手抓技法,對手會跟上,最適來感覺「結合」時的感覺。

 

 

 

下個階段,「結合」就有點難度了。不像前述手被牢固的抓住,正面打一教,手與手接觸的瞬間就需「結合」的練習。因為練習時,需接對手打過來的手,兩手會呈現交叉的狀況。通常是會彈開,要「結合」是有點難度。接觸的瞬間就要「結合」對手的手,與對手成為一體。

 

 

 

與對手接觸的手的拇指當成支點,掌根直線進入,使對手整個身體進入自己的中心線上,「結合」的要點在於此。不只是正面打技法,斜打也是一樣,正面相對的瞬間「結合」這才成為練習,如慣於這技法時,對手不論抓到自己的胸或肩等的瞬間,才能「結合」成一體使對手倒下。

 

 

 

還有,天地摔會難以做得出來,其中的原因之一是,對手接觸的瞬間(當成天的手)沒有與對手「結合」成一體。對手站得好好的(沒有結成一體),就算做了技法,也會無效的。

 

 

 

以上的兩個階段都還要與對手接觸,下個階段是在還未與對手接觸前就與對手「結合」。即是不接觸但與對手「結合」。這種「結合」雖寫在第三項,但在技法使用的角度上來看,卻是要最先做的事。最初弄錯了,之後想要進階是很難的。任何事物在最初的期間最是重要。

 

 

 

為了在與對手接觸前就與之「結合」,身心要合一才行。「結合」的感覺,先從相信自己的「感覺」為主。也就是,中心線確實的保持好。再來把自己的中心切入對手的中心。不論誰的中心線偏離後就無法「結合」成一體,因為無法與對手結成一體,對手站得好好的,技法做了也無效。

 

 

 

相互之間將中心線結成一體時,先會感覺不到對手的重力。這個開祖稱為「空中之氣」。感覺不到重力時,對手的動作就緩慢到可以看得清楚,可以輕易做出適當的技法。不論是用手刀或木刀打過來,很容易就能閃開攻擊。就能從凝重的「空中之氣」解脫出來的技法。

 

 

 

當然,「結合」不論在任一階段都是練習的重心。最長遠就是「與宇宙相結合」。所以要更加努力的修行才行。

 

 

 

參考文

 

『武産合気』、『合気真髄』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54.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53回】 点と線

 

 

 

初學時期的練習,可以說是「點的練習」。也能說是被動練習的時期,這段時期多數受到運氣、偶然、或是指導老師等等,多半是需依靠別人的。會遇到怎樣的老師、是不是與老師相契合、老師的絕技、喜歡的技法、合氣道觀、人生觀等,這些都是會被老師所影響。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決定練習,練習完全是被動的。

 

 

 

初學者時期的練習,比較不能預想會有什麼結果,可以說是偶然性的連續出現。也就是說初學者是屬於「點」的練習。

 

 

 

練習時常會多多練自己喜歡的,最後變成自己的絕技。這就是一個「點」。當還是初學的時期儘可能多學會一些「點」,這是很重要的。「點」有大有小,把小點當成大點看、少點變成多點是很重要的。這個時期可以說是將點的「質」與「量」都增大增多的時期。

 

 

 

初學者也就是說白帶期,相對的有黑帶的有段者。初學者(白帶)是點的練習相對,有段者(黑帶)就是線的的練習。線來說,就是道的開始。道也就是合氣之道,不可在道上怠惰,要持續時往前精進。

 

 

 

將所學的點連成線,是進到道的要件。當然,雖已是黑帶程度,仍要持續做點的練習。好好研究師範、老師對自己所指出的壞習慣或建議,點的練習不論在那個時期都要持續進行。但和在點的時期所做的練習不同,這也是成為修行的要點,同時要主動的練習,以上都是在修行之路上所要奉行的主要目標。不像在點的時期,隨時都受到別人影響、被動的練習。其次放開面對他人的意識,將重點放在僅與自己相競爭。

 

 

 

點的時期,最好能練成自己的絕技。雖說不順手的技法,不去練、或是避免去練,也都還可以接受,但到了線的時期,進到道的修行時,就不允許有這樣的行為了,絕技要練得更好,不順手的技法也不能一直不順手下去。不這樣做,無法在道上前進。陷在不順手的技法的範籌裏,成為前進的阻礙。因為,做不好的、不順手的,都是「業與技」共同的問題,所以只要有一個地方做不好,就是全部都還沒做不好。

 

 

 

連結至今能做的事情(),就能成為今天的線,要能連成今天與未來的線,就是道的開始。要能往此道前進,就能做成點線一體的道,一起朝道精進。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53.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第152回】 合気道の鍛錬目標

 

 

 

合氣道沒有比賽、也沒有勝負之分。合氣道如果像運動項目,有勝負之分的比賽,為了勝利是可以加以鍛練的。但合氣道沒有比賽,鍛練的目的不在取得勝利,而是另有追求的目標,也要朝著目標鍛練。所以要是沒的目標的訓練,在修行的過程中,遇到挫折就無法持續練習,也會弄錯合氣道所追求的目標。

 

 

 

雖說合氣道沒有比賽,也沒有勝負之分,不過大體而言還是有比賽的含意。不過這裏所說的比賽或勝負,不是指用武技與他人戰鬥,而是與自己比賽,與自己比勝負,以戰勝自己為目標。每天提高自己的水準與時時與自己挑戰。開祖曾說:一定要戰勝自己好勝的心。這種勝過自己好勝心是鍛練目標之一。

 

 

 

合氣道是創造自己,成就自己的「真人養成」之道。真人指的是與天地、宇宙結合同時實現自己所被付予使命的人。為使自己成為真人,必需知道合氣道最深切的意義。

 

 

 

開祖關於合氣道深切的意義,說過「自己與宇宙的轉動調和,自己與宇宙所有的事物成為一體」。因此,要磨練合氣道技法。為什麼要這麼做?因為合氣道技法是根據宇宙的自然運行所創造出來的,正確的做出技法的話,就能理宇宙的動向。

 

 

 

技法的磨練比想像中,還要重要。根據開祖的合氣道鍛練,「要是能把宇宙的自然運行看成自己所有的一切時,就能成為真正武學的合氣道宗師。

 

 

 

合氣道訓練的目標,似乎就在這裏。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52.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