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上達への秘訣 (29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70回】手足の連動  手腳的聯動

合氣道是經過磨練才能精進,因此要能作成合氣體。原本合氣體是從技法的磨練,進而練到合氣體,但無練習意識的稽古,是無法練成合氣體。練合氣體是要從練習的部位,有意識的去稽古,也因為情況的不同,需有各別的練習重點。

 五體的機能不能正常的發揮,只要的一個地方卡卡的話,是不能做成技法。最典型的部位,就是手腳了。手的動作位置,不能切實到位,是不行的。腳也狀況也是。也就是說,手腳要能靈活的動作,或是達人體活動的極限。但同時要對手腳都保有意識的練習,會不習慣,也會很難。可以先從手或腳開始集中意識來稽古。

五體:頭、手、足;五體投地,即知五體之意。
 

大部份稽古的人,會先從手的動作開始稽古。比起腳的應用,手部動作更難。例如,十字、螺旋、圓、直向圓、橫向圓、圓的轉合、手不折、與腰足的結合、不從末端()開始動作等等。

手的的動作,有點程度後,要往腳的動作去注意。同側手腳動作、兩腳要成T字形的運行、腳()的上下配合、陰陽、重心轉換、左右的正確的走法等等。

有人手法作得不錯,但步法就沒有這麼好。而手法不行的人,多半步法也不行。步法會是比較難一點。

這種手腳的動作,一定要合於宇宙法則,才會有技法的合理性。無論何處、何人,作得出有效的技法,才是合於宇宙真理。

從合氣道技法發現這種法則,進而學會這樣的技法,才是真正的稽古。這種法則(技法要素)要從稽古裏一個一個的練出來。初始時,從手的動作裏去發現法則,再由此進而有能力往腳的動作裏去發現法則。

不過, 單只有手或腳合於法則,仍無法作出完美的技法。因為要手腳配合聯動才行。

身體末端的手腳的結合與動作,靠身體中心的腰腹。腰腹與手、腳如能確實的結成一體,手腳才能同時聯合動作。要是手先、腳先動作時,手、腳、身體各自有各自的動作。
 

手、腳、身體結成一體,才能用腰腹作出手、腳的技法要素。稽古時就要用這種手腳體聯動才行。要自己一人做這樣的練習,以杖的練習是最合適的。

譯自 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70.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69回】作有
規​
則性的技法動作稽古

合氣道技法稽古,初始會容易練到的地方。但也不是誰都能練成的武道。技法外形動作不斷的練個2-3年,幾乎多半的基本技法都能練成,到黑帶初段,不會有多難,

之後再加上數年的技法練習,技法就能溶入身上,體態上也會有所樣子。這也是有稽古就能練成的,是容易的事。不斷的練習就能到3段或4段。

但,合氣道稽古難的地方由此開始。之後,就算不斷的稽古,也難有進步。想要有進步,需由稽古的質改變開始

首先,合氣道的稽古從技法的鍛練開始再認識。因為要想想「技法」到有什麼義涵?重新認識技法的另一面,這也是練習技法的一部份。有川定輝師範常常會說我們的稽古是「只有外形的動作而已」。

「技法」是需合於宇宙法則,所以都要遵行這種法則性。因此在作技法時,就要照法則來練習,不是光強調強一點、快一點就行。

遵行法則時,要合於「理」,也就是技法動作要「合理」,這樣的練習誰都會有相同的心得。當然技法要到完全合理的程度,也要看對手的程度。

從「外形模仿」的稽古往「合理」的稽古的過是是非常難的。最少也要數十年,才有可能改變練習的方法。改變是更臻完美的開始。不過心裏有不踏實的感覺,初始時會變得更弱。像對初學者或婦孺雖能作得出技法,不過也會感到困勤度增加了。但,勇氣指的是,充份的相信自己。

不過,對於沒有規則性的稽古,不要持續太久。因為這樣會造成無法上達、弄傷自己身體。最終要從技法裏發掘其規則性,稽古是要從有規則性的技法來練習。

譯自 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69.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68回】 成為自己的老師

年輕或是初學時,所有的學習事物都靠別人教的。確實如此,初學時,請教專家或前輩,會較有效率,也較不會弄錯。但,問題在於,教學之間要進行到何時?教了,就會了嗎?

教也有教的極限,所有的事情都一樣。例如學習記憶的速度快過老師時,就不用再與老師學習,就是該離開的時候。

其次的教的極限,在於老師教了,而學習的人也學了,只是人體所限,無法再能提高技術水準。這時教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這種情況,學習的人無法從老師身上學會所教的技法。這時要從老師身上偷學技法了。這是要靠自己去注意與發現。但,這不是容易的事。因為自己的水準是不是有到達偷學的程度?想要偷學之前,先要提昇自己的程度。

當有值得偷學的老師時,是幸福的事。所謂的老師,多半比學生年長,因此會到要與老師分離的時候。要是還有別的老師,這還不錯。但多半是只剩自己一人,所以只能靠自己。


名人、達人、武道家都不會有長久教不斷的老師,學者或藝術家也是。他們都會有某個時期離開老師,走自己的路。

武道是孤獨的,也非孤獨不可。現實上,沒有老師可以依賴,自己成為孤獨一人,這時才是真正的進入修行的開始。

所謂的孤獨,雖指的是只有自己一人,其實不是單只一個人,孤獨是靠自己察覺的。新的、最高的、真的老師才會形成,這種自己才能教給我們自己的老師。而且隨時在身邊,隨時看著自己與自己的技法。也給我們批評與建議。因此我們要隨時傾聽這位老師的講法、進而對話與修正自己的行為。這位老師清楚自己所有的一切,會給我們正確的指導,永不分離,是最高的老師。

以前教的事物都無法學在自己身上,自己發現的事物才會學在自己身上,才可當成自己一生的財產。即是孤濁是學習的的開始。

從此開始,要傾聽自己內心老師說的話,像要增加自己財產一樣,自己與內心老師共同精進。

譯自 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68.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67回】 技法與力量

合氣道的稽古是相對稽古,互相做技法來精進的,但往往進步的程度不如期待的。對手反抗或是完全不抗,這些都是技法無效的原因。

技法無效的理由有很多種,其中當以「技法不完全」與「力量不足」是其最大的理由。
 

技法與成果間的能以公式:成果=技法×力,來表示,因此技法有力道的加入,可以像是「如虎添翼」一樣。
 

例如,相撲選手(横綱白鵬)如果也會合氣道技法時,就能想像有什麼樣的結果。但因為相撲選手因為不知道合氣道技法,所以對於效果上比較難以有效的比較。當然其強度不會有所改變,以推倒對方來說,合氣道以外的手()法也有相同的結果。以合氣道的成效來看,是沒有專屬合氣道的效果。

反之,小朋友就算知道很多的技法,會因為力量的不足,對大人做技法,很難會有什麼效果。


為提昇效果,雖然技法與力量都是必要的,但技法如能再提高一點的話,力量不會影響強度的要件。

雖說合氣道是不用力,這是有點誤解。開祖從不說這種話,對自身力量有相當信心的人,開祖會說「不要用力」。讓對方倒下的力量不用這麼大,不用將力量用到僵掉。即是,不是要將對手放倒,而是讓對手自己倒下,所以才會說不要用力,所以練習時,要將出力、用力這種練習方法放棄掉。

有力量是很好的事,容易提高成效。但事物都是有表裏、長短的。力量用多了,往往會傾向用力,對於技法的探討與磨練就對生疏一點。

常用力量來練習的人,往往會認為這樣也不錯,進而只會用力做技法。上了年紀後,會像提早退休的人一樣,提早退出稽古,因此不推薦這種方法。一般人都是慢慢的進步,所以希望能長久不斷的稽古,以這種方式來接近自己的目標。

合氣道是以達到練出個人技法特色,與宇宙一體化為目標。明天要比今天、明年要比明天更精進的練習技法。

合氣道技法尊從宇宙法則,因此技法裏就有真理,技法的磨練就能在真理的追求與心得獲取上取得雙重效果。

其次,人體也稱為小宇宙,人體也具備大宇宙基本的機能。合氣道稽古也需尊此機能應用。

「技」來看,尊從自體的宇宙法則,應用自己的身體。宇宙法則指的是宇宙間即有的真理,一個一個的帶在自己身上。當然,人的一生中,是無法對所有的真理都能有所心得,只能努力一個一個的盡全力學習。再來就是教給後來才學習的後輩們,使之有所傳承。不斷重覆這種想法、作法。這應是合氣道家的羅漫吧。

自認自己「力量」很強的人,往往只和自己認識的人比較,才會覺得自己很強,而世界這麼大,比自己更強的人,應該會是很多的。

而且,合氣道不只是要人為的力量,還有稱為「天地的呼吸」等自然或宇宙的力量加進來,這種力量會比自己的力量大很多,就像力量再大,比上颱風、地震,都算是小的吧。

總結「技與力」間的關係,力量一定要有,做技法的當下,用最小的力來補足技法。開祖能將壯男拋飛出去,恐怕也像是用最小的力來拿筷子一樣,循宇宙法則,將技法發揮出高度的效果。

譯自 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67.o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66回】無名也無實

日常生活裏,常會被表徵或是表情、動作,在無意識下作出判斷。武道也是,對於這樣的人、從他的初始外表動作就判斷他所可能會的特別能力或動作。例如,走路的方式、掃除時,對掃帚或抹布的使用方式,打招呼或是應對的方式等。實際上,這種判斷往往與對方所會的特別能力是相近的。

走路方式是武道的基礎,走得不好,是不可以的。假如不能規規矩矩走路的話,相對練習時就無法和對方配合,使兩個人像一個人的走動,技法自然無法見效。

掃帚或抹布沒有和自己的腹部結成一體使用,就像是手和腹部沒有連成一體,是無法完成技法的。這種狀況,用眼睛就能看得到的,稍加注意一下即可。

首先,「連讓他人覺得這也能稱為技法的感覺也沒有」。佐木老師自認以前也有這種觀念,恐怕多數的人也都會有一樣的想法吧?這種不能有技法感覺的說辭,是對方用客氣的說法,委婉的告訴我們吧。

但,更往深層的地方去稽古時,對方的說辭就會比較正面一點,動作不美、或是技法作不動等等,自己就會清楚的知道。不是單純的在精神上的有點戒心就行了。

這點就以「半立坐姿單手抓四方摔」最能清楚的說明了。和對手相連結的手,首先一定要往下方帶下來,帶的方式要順勢,不是突然的往下帶。也就是說,如果沒有順勢、美美的往下帶,是無法與對手聯成一體的。也因此對於站立的對手來說,他會因為感到有拉力,而將手抽回去,一旦雙方的手分開時,技法根本就做不出來。

正確的做法是,讓對手心甘情願的和自己聯成一體。其要點是,先不要動接觸的手,而是從腰開始動。呼吸要像行禮時一樣呼吸,頭往上或往下時吸氣、在下方停止時,吐氣。

第三點,要講的是「愛」。如果只想要倒對方,兩者的手就會分開。為了要和對方聯成一體,要將對手視同自己重要的分身,沒有「愛」是不行的。因此要對對手沒有視同對自己一樣的「愛」才行。

譯自 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66.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65回】將自己帶入技法裏

合氣道的進步靠技法的磨練,但不是光重覆的練就可以的。當然沒有重覆的練,還是不的進步的。不斷的稽古是個必要條件,但不是絕對的條件。就是進步的基礎在於不斷的重覆練習。

進步的稽古,首先要從怎樣才能進步裏思考。

合氣道的稽古,通常是兩人一組,互相改變攻守的相對稽古。重點雖不是放在勝負上面,但是想法放在將對手拋摔出去、或倒得下來,這都會是被看成有效的技法。因此往往誤將目標放在對手身上,看能不能將對手扳倒,身形有沒有被破壞掉。或是將力量放到技法裏,拼的是雙方的力量。而,稽古的目的不是在於對方是不倒下來上面。

如果不改變這種想法,進步程度可能有所限制。對方不是被我的技法打倒,而是對方因為技法,自己自然而然的倒下,這才是我們想要的技法。

合氣道技法不是人為的東西,是宇宙所帶給我們的自然法則。技法是尊從宇宙法則的,所以對手才能自然而然的倒下。因此,對方會倒下來,其心情依然是很好的,如果心情變差話,就是自己的技法能力還沒成熟,還要再修行。

合氣道技法與宇宙運行相合,因此技法如果正確,自然會與宇宙成為一體。合氣道的最終目標,就放在與宇宙成為一體。所以修練時,先要從正確的技法開始。

技法,具備了宇宙的組成或運止的要素在裏面。技法不是人所自創的,所有的一切都已經具備在世上了。我們稽古的人,只要取得宇宙中的要素,放在自己身上即可。不用去耍花招、不用改變其內質。技法不是拿來耍的,是要把自己帶入技法裏。技法為主、自己為從,弄錯主從關係,只能接受自己的無法進步了。

將自己帶入合於宇宙條理的技法裏,就有著宇宙的意志了,會產生不可思議的技法。技法自然會把這些教給我們,不要耍花招,只要先將將自己帶入技法裏

,這才是正確的稽古態度。

譯自 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65.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64回】  冒險者

合氣道進步靠技法的磨練。而初學者多半不能理解。以為在「技法動作」上不斷的練就能進步。作者自言10年前還會有這樣的想法。

不過,合氣道技法沒有這麼多,數年練習下,多半都記得下來。就算不斷的練,還是無法上達的,或是可能把身體弄壞。合氣道的稽古是有更深層境界的。

合氣道的稽古,可以稱為冒險。有或沒有較難以證明。或許有感覺的人才會感覺到,別人是不是有同樣的感覺,倒是難說,這點可以說是非科學、超自然的事。但,這不能單純的認為只是盲目的事。以相信開祖的話與思想,再當成目標來稽古。

冒險有很多種,合氣道是宇宙間的冒險。如同前述,合氣道通過技法(要素),將宇宙間的運行在自身呈現,進而成為宇宙的一部份,即是成為宇宙人的冒險。

其次,往異次元的冒險。通常從眼睛可以看得到是世界(顯界)往看不到的世界(幽界、神界)進行。視聽不到的試著看看、聽聽一下。開祖有往異次元的經驗。

再其次,小宇宙,即是自己身體的冒險。日常生活中,對自己的身體不會有感覺,也不會覺得有不便的地方,更不會感到有什麼不可思議的時候。練習合氣道技法後,會訝異到身體的不可思議。才會想到自己身體是一個小宇宙。因此想要有完美的小宇宙者,要知道如何促成時,誓必往自己的小宇宙去冒險。

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種的冒險。合氣道修行技法,不是只有修練而已。人類的歷史、文化的繼承,這些都要感謝曾經有過這種文化的冒險者存在。沒有這種冒險者,文化就會失傳了。

往後要繼承合氣道者也要同時學得冒險。合氣道道友即是冒險者。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64.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63回】 相信看不見的事物

隨著時代的進步,使人對於他人、別的事物都存在某種程度的懷疑。小朋友時期對於自己、他人都是真誠的,不會有任何的懷疑的想法。但不斷的長大,造成懷疑心加深,這點有點殘念。

現代講的是科學萬能,但仍有無法解決的事物存在。科學因為看法的不同,將存疑當成研究的基礎。一重重的懷疑下,從不斷的將存疑去除開始,這是科學所相信的方法。科學就是在相同條件下,任何人來做,都會有相同的結果。萬一有不同的結果時,這在科學上,是不被認定且不被相信的。

而,人往往只相信自己所看到的。看不到的,就會存疑了。只相信自己親眼所見的。甚至別人見過而自己還沒見過,仍然不相信。各種不同的神佛,或精靈、妖怪,相信這應該是看不見的吧,但是現在不同了。

修練合氣道的我們與合氣道創始者開祖相比,我們會比較輕忽。開祖最大的不同是,開祖看到我們所看不到的事物。所以有人說開祖與神有過交流,且受到神的指導。我們所看得到是開祖所發揚的合氣道。而不會去懷疑,這是由我們看不到的事物所呈現的結果。

科學無法證明神明是不是存在,但如果我們懷疑合氣道創始者或是前輩們所傳達的事物,這不只是我們態度輕乎外,在開祖所說的合氣之道上,是無法持續修行下去的。現在,先不說看得見或看不見,是否能做得到,也還是末知數,先從小小地方挑戰開始。靜待結論就行了。

開祖也不是一開始就擁有這種類似超能力的能力,長時間不斷的修行下,像是得到神助一樣,可以看、聽到別人所看、聽不到的地方。身為尋常人的我們,因為看不到,就會認為是沒有、因為聽不到,所以認為不存在,這可能會是修行不足,程度還很低吧!

證據有,修行要持續、天的浮橋、天的呼吸、地的呼吸等等,從無感逐漸到有感,像不能直視太陽,逐漸到能直視太陽。像是用這樣的方式來觀看能劇的面具或佛像。即是從看不見到能看得到的過程。

這還是要經過不斷的修行,才能看到一般看不到的事物,這樣說不定還可以見到神明,因想法是自由的。修行的結果,還是看不到時,也是有這樣的可能性,這是沒有辦法的。但,這和沒有挑戰過的後悔是不一樣的。稽古有時是需要相信一些看不到的事物。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63.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62回】意念訓練

合氣道常常是兩人一組做相對稽古,這是和平的、合理的、健康的稽古,是一種非常好的稽古方式。無關於練習的好壞或是前後期的差別,雙方都能有公平的互相稽古。初學者當受方,記下技法,就算技法不正確,觀察上段者當受方時的動作,也能有學習的效果。另外,不論是資格多高的人也要當受方,能夠倒下來,滾一滾,身體會健康一點,隨時都能回到初學期間,是一種理想的稽古方式,可說是超時代的方法。

 

只是,這種相對稽古,誰也無法從入門開始一直都做這樣的練習。因為這一定要有對手的存在。也就是說,能壓制對手的話,就是有效技法,自認練得不錯,把重點全放在要將對方壓制與打倒對方上面。

 

稽古時只想將同練的對手打倒,或將意識都放在這邊,稽古是會有界限的。程度頂多半只達到與自己對練的上段者或臂力相當的對手而已。

 

這樣會有兩個結果,其一是不和強過自己的對手稽古。只在自己的同伴裏與自己相當或更差的對手對練。另一個,就是自己更能自行精進了。

 

前者來看,只要自己能接受的話,就自己樂在其中,也不是不行的。當然後者在武道上有自己的理想的話,想要精進,還是會發生問題。

 

自己帶著問題,煩惱要怎麼解決,在老師的眼裏卻是清楚知道做不出技法的原因,其理由很簡單。

 

有不少的理由,一般來說會有以下數點。

 

*沒有能做技法的體能。例如,身體僵硬,關節鬆不開,肌肉不夠柔軟,或是力氣不夠等等。

 

*基本技法沒有切實的完成練成。例如,一教、入身摔、四方摔的形,沒有做正確。

 

*基本技法的動作流程還沒有十分的確實。例如,二教、三教,手與身體的使用時機。

 

*手腳的配合不夠理想。例如:手腳的連動配合,陰陽的區分應用等。

 

*用錯呼吸的方式。

 

*不知道「技」與「技法外形」有什麼差異等。

 

其他的理由還有很多,以上是比較重要的,現在的稽古形態來看,這些問題是無法靠他人解決的,一定要自己親自體會與解決。(但聽聽老師的建議也很好,有時知道,不一定做得到)

 

為解決自身的問題,在稽古時,雖要這種意識放在相對稽古裏面,但光是面對要拋、要摔,還要保有意識,是有難度的。因此也能在自主稽古、或是在家裏的自由時間裏去想解決的方法。

 

武道是的孤獨的。原本是一個人精進的,有朋友或是團體的稽古,也是一種方式。但是主要的要將自己拉成練習的重心,試著用自己的想法在練習場試練。沒有獨自一人的往深處探求,是無法精進。

 

獨自一人的精進,因為沒有對手對練,因此要在自己的腦想像,是有對手的。這即是一種「意念訓練」,這和相對稽古不一樣,因為不會用到力氣,也不會疲勞,不會覺得有稽古的感覺。但隨時隨地都能作這種練習,也才有可能武功高強的人。(原著為,才能成為猿飛佐助或須佐之男尊。參考火影忍者吧)

 

其次,一個人的獨自練習,不會被打擾,動作會正確一點。透過「意念訓練」步法與身體動作會進步,在相對練習時,就會提高做出技法的可能性。但是「意念訓練」不能保證在相對練習時一定能做得出技法,而一個人都做不好時,卻能保證兩個人的相對稽古一定做不好。

 

在成為上級或老師前「意念訓練」與獨自一人的自主稽古,會越來越重要。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62.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61回】宇宙與合氣道的螺旋

開祖曾說「圓的合成移動,是合氣的技法」(「合気神髄」)。技法,靠著多數的圓的不斷的連動與移動。讓自己的手腕、肘、肩、肩胛骨、腰、膝、腳踝。成為縱向的圓,再以此為支點,配上手部做出橫向的圓,順著對手的縱橫兩向的圓,進而將對方的圓帶入自己的圓裏,成為一個相同的圓。可以說是「圓的合成移動」。

 開祖所說的「圓」不是一般觀念下360度的正圓,而是有各種不同角度的圓。因此所謂的「圓」可以看成「螺旋」。

 

「圓」和「螺旋」是不一樣的,圓不論是二維度、三維度,都會回到原點。螺旋在二維度也會回到原點、三維度卻不會回到原點。

 

合氣道的技法,需要用「圓的合成移動」來完成,開祖曾這麼說過。這種「圓的運動」或「螺旋的運動」是宇宙運行的基礎,也可看成宇宙的法則。

 

開祖曾說「(宇宙)裏的生命是由螺旋啟始,不論是從天上到地底。」(「武産合気」)

 

做技法也是一樣的,手的動作要成螺旋狀,容易曲折也不用費力。臂、腳、體幹裏的肌肉也是一樣,出力的方向是成螺旋狀捲起。當然不同的部位要互成十字狀時,也需從圓的動作開始。

 

為精進與磨練合氣道的技法,相同的技法需要無數次的稽古。連續的練個50年,應會有數萬或數十萬次的稽古次數。

 

一般世上的觀點來看,與其不斷的練相同的技法,不如多練一點新的技法。或是認為這樣才會更能進步。只是不斷的練相同的技法,也是「圓」「螺旋」的觀念。

 

同技法不斷的練下去,和從開始到結束都練同技法。因為這種技法的形式不會是固定的,也可以看成是一個“圓”。因此,實際上練習本身就是一個“圓”。

 

但是,不斷的做圓的稽古是不會進步的。稽古的時候要帶入「螺旋」才行。有「螺旋」才有進步。相同技法不斷的稽古,會明白以前不知道的地方、做不出來的,變成稍能做得出來。和以前不同的地方,往往是稽古帶進了「螺旋」,這樣才會有進步。光是劃圓是難以進步。

 

要有怎樣的進步來說,三維度裏的螺旋的任意點,都要有不同的高低差。也就是這種高低差越明顯,進步的程度就越大。

 

人們要在對「螺旋」無意識的情況下,作不斷的稽古,才能期待進步。這也是宇宙的條理。

 

 261_3  

 

人類的一天,是在不斷做24小時的重覆。每天都在睡、醒、活動、睡、醒、活動做不斷的重覆。這也是「圓」的動作。

 

生命也是一樣,稽古也是一樣,都是不斷的重覆,相信「螺旋」,明天會和今天不同,期待好的狀況生成。期待明天、期待5年後、10年後,人不會喜歡死亡。不只是人,所有動物都是厭死的。「螺旋」是宇宙的條理也是生存的本能。

 

靠「圓」而生,是不會有所改變;靠「螺旋」而生,才會有所改變。合氣道的修行靠的是每天不斷用「螺旋」生活下去。

 

人的生命不足100年,不斷的會有新生命的生成,使人類有數百萬年的延續,「螺旋」是宇宙營運時的一種,也是宇宙法則。

 

人類試圖進步,人類會想用「螺旋」來生活。不過,雖然進步了一點,就想征服大自然,現在會擔心已經變得有點傲慢。使得「螺旋」已經失真了。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61.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60回】風險與挑戰

 

合氣道首重技法的磨練與精進。為能磨練技法,先要練成足以練技法的身體。這種技法與身體的磨練不是容易的事。

 

合氣道技法是宇宙運行下所形成的,將技法做出來的身體也是同樣情況,因此所有的的動作都要合乎宇宙運行的法則。

 

技法的組成,有其規則性、有各種要素所組構而成。

 

開祖創立合氣道,只是告訴我們合氣道技法是什麼,而要學會如同超人般的技法,卻沒有留下具體的教法。

 

但,仍要感謝開祖將要學會技法,需要做些什麼留在『武產合氣』與『合氣真髓』裏。裏面寫的都是開祖想過的、所說的,只要照著這些來稽古,應該是可以的。

註:『合氣真髓』應為『合氣神髓』。

 

只是,問題就在這邊,開祖所說的內容,相當的難以理解外。對於技法的磨練、具體說明,是完全沒有。各種引用的事例也都非常的抽象,或是難以理解的艱深的文字用語。

 

更重要的是,開祖清楚表示要精進磨練技法需行在合氣道的道上。如果沒有行在合道道上,是無法練成技法。無視這點的修行,也不是合氣道的修行。

 

例如,開祖曾說「合氣道是先要立起天的浮橋才行」。即是沒有立起天的浮橋,技法的磨練是沒有用的。也就是說不知道「天的浮橋」是什麼時,要如何立得起來呢?

 

而「天的浮橋」在那裏?有些什麼?要怎麼做,才會有心得?開祖卻沒有教下來。開祖告訴我們這個方向,也說不是定已教給我們了,只是因為所知有限。或是知道這是「天的浮橋」、這樣做能立起「天的浮橋」的前輩們都已經不在了,因而無法傳承下去。

 

這樣的狀況下,「天的浮橋」只能靠自己去發掘與體會。這點不會是容易的。答案也不容易的有,說不定是沒有答案。自己所有的體會、發現也不知是否正確。這些會不會是成為新的思想下的技法或業,身體的應用也需配合改變。以上這些都是構成不安的風險。

 

雖說如此,「立起天的浮橋才行」這點是must要的。要有挑戰這種風險的決心。

 

一邊回億起開祖的身影與技法,再重新看過以往的記事、重試技法,這樣會不會就是「天空的浮橋」啊。即使從外面看不出所以然,稽古的對手也不會注意到。僅只有自己心知肚明,所以只能靠自己來判斷了。不過在確定之前,會有無數的試練過,這會需要耗上不少的時間。

 

以「天空的浮橋」作為例子,它已經解釋了合氣道的鍛練,會有必要的風險和挑戰,基本稽古裏,可以說全是風險和挑戰。

 

不只是「天空的浮橋」,開祖曾說過關於精進所需要且重要的話語,幾乎都是不明白的,例如「合氣」「一靈四魂三元八力」「宇宙生成化育」「真空の気」「引力」……等等。

 

使用宇宙運行的基本技法,或是遵行宇宙法則下的磨練。這些都會不有肯定的解答。任誰都無法幫助自己,只能獨自一人去深深的探討研究。就算有答案時,也無法判別答案的正確性。雖是這樣,仍不能停下腳步,只能勇往直前的精進下去。

 

合氣道的精進靠著是對風險不敗的挑戰。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60.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59回】 技法的稽古

 

 

合氣道技法可以說就是「技術」,放大、放深來說,可以說是「動態的」時機。這是合氣道合於自然法則的說法。

 

 

例如,「單手抓四方摔」是合氣道的技法之一,不是用被抓的手迴旋放倒對方的技法,而是技法本身的外形即是如此,光學會動作外形是不能構成技法的。

 

 

能成為技法來看,開祖曾說「技法生成的各個基本組成要素」這種技法要素一定要應用在技法裏面。

 

 

例如「單手抓四方摔」有

 

要透過手的抓取與對方結成一體。(拉力)

被抓的手由垂直轉為橫向,(十字)

手腳左右交換循規則性的陰陽應用(陰陽)

近地側的手往下,另側的手往上舉(日月的呼吸)

轉身時重心的移動(地的呼吸)

 

 259  

 

 

等各種技法要素。因此技法裏有各種不同甚或是無數的技法要素在裏面。

 

 

技法要素可以從基本技法與呼吸法裏去尋找。能稱為基本技法,就是由各種基本的、重要的技法要素所構成,較容易從中取得理解。而且,一旦學會這種技法要素時,會從基本技法變成自己的絕技,當然要多多的練習後,才能學得會。

 

 

從基本技法之中發現技法要素,進而能應用後,就可以在別的技法裏,使用同樣的技法要素。這樣就能對這種技法要素更能有深層的體會,使技法應用更上一層樓。例如,從單手抓到雙手單手抓、一對二,或是應用技法也試著應用看看。當然像一教裏的技法要素,也可以試著應用在二教或三教裏。

 

 

新技法或是沒做過的技法,也可以將會的技法要素拿來試用,就算沒有達到完美也行、不是要用力量去作技法,只要將技法要素加進來試練。不要光想著要扳倒對方,也不是盲目的瞎練。如是這樣是沒有前景的,也無法在合氣道前進。

 

 

技法要想進步,一定要將技法要素帶進練習。技法要素是構成技法的基本元件,應有無數的技法要素。一個也行,數個也好,有所理解,並將之帶入技法裏,這是稽古時,所必需的觀念。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59.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58回】 關於武道的稽古

 

很高興合氣道慢慢的普及化,50年前合氣道不但國外不知道,日本國內也幾乎是沒有人知道。慢慢的中學裏都有合氣道教學,這樣就能增加合氣道人口。

((譯按:柔道・剣道・相撲現已是日本國、高中的正式課程))

 

 

合氣道練習的人與方法,50年前與現今有極大的改變。如人數的不同,還有會前、後護身倒法、空翻的人數也增加了。現在只有少數不太會前護身倒法的。

 

 

這是因為道館裏的前輩們多半將合氣道當成武道練習。技法做不出效果時,會往柔術這邊思考。將一般認為具危險性的技法,如轉脖子的摔法、勒脖子的相關技法,也拿來練習。甚致對於攻擊要害的技法,師範或前輩都自己來當受身。

 

 

現今合氣道已讓較多的人知道。男女老少的練習也較為普遍了,開祖也會很高興吧。

 

 

但,合氣道教給我們的一點,所有的事物都是有裏外兩面的。以普及來看,合氣道技法誰都能學得好,不會受傷,也不會痛,又有樂趣等等。卻少了武道所要內含的要素了。

 

 

合氣道是武道。不能忘了要不斷的稽古,需將合氣道當成武道的修練。

 

 

對初學者是難的一點,到了56段,要將武道的意識帶入稽古裏。國、高中生或初學者只要對合氣道有興趣就行了。上級者不能忘了合氣道是武道的練習,最少武道的最小的基本條件要守住。

 

 

武道來說,需多方面的思考。像武術基本上是處置對方過來的攻擊,進而制服對方。

 

 

敵手不會只有最初的一擊,會對所有的空隙,不斷的攻擊。立於敵人的面前,對方會打、會踢,這樣是很危險的。所以不要立在對方的正前方。

 

 

當受方時也是一樣,用雙手抓住對手手臂時,除了不容抓緊,臉部會成為要害,受到牽制。入身時沒有控制到對方的手,對方就會打、踢過來。武道的稽古來看,不論是做技法的或是被做技法的,雙方都要將武道意識帶入稽古內。

 

 

做技法時,一定要將要將要害的攻擊帶進來。一支技法裏,最少要攻擊三個要害。現在練習的對手有時因為不認識的狀況下,攻擊要害時,會造成對方嚇一跳,使得對手感覺不高興,以這點來看,選擇熟悉的對手來作這種練習較合適。

 

 

這也是應用身體的中心部,不在身體末端做技法。陰陽互換的練習也是一種練習方法。配合理法攻擊要害也是要學習的。合氣道的武道性是有互換性(自己與對手能角色互換)這是可以被確認的。

 

 

而且,不是只有在開始初期,技法動作途中也不能安心,到技法最後完成前,都不能有一點點的空隙出現。合氣道來說,不要有空隙指是從與對手一接觸開始的瞬間到離開後,想的是要「殺掉」對方,不讓對方活下去的機會。

 

 

「殺」字是平和的,在合氣道來說是「與對手結成一體」的意思。用吸力將對方吸附過來。

 

 

要從被控制的對手身邊離開,放手的瞬間是非常的危險,這點是大意不得的。不給對手反擊或是逃開的機會是武道最要注意的直覺或技能,合氣道也需要嚴守這點。例如,對手的動作裏,圓的控制、十字控制、體重移動、將力量左右交換不斷的壓制,再加上殘心等等。

 

 

這樣的合氣道對女性、長輩們都不會有做不到的地方,反而能充滿樂趣,不過仍希望武道要素能含在練習裏面。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58.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57回】依循正確規則進步

 

 

合氣道是以相對稽古的磨練來精進技法,有時會不知道該用什麼技法來完成預期的效果。

 

 

不知道該用什麼技法或是技法無效,這都是有其緣由的。這與對手的強度或是故意反抗無關。即是對手承受技法的程度,還達不到能倒下的標準,也即是技法無效的意思。

 

 

合氣道技法是合乎宇宙運行的自然法則。要是,沒有尊從或違反自然法則,這都不是合氣道技法,自然不知道該用什麼技法.

 

 

不過,不明白宇宙法則有些什麼時,技法是做不出來的。這種法則不是人所創造的,也不是能透過教學的。與師法自然,自己從自然中發現法則,進而將法則帶入技法裏。

 

 

這種宇宙法則有些什麼,可以用技法來試得。發現有不順的地方時,這就是成功發現宇宙法則了。即是只能靠自己親身的感覺來做判斷。

 

 

初學者所做的技法,其運步法還不能算是技法。因為步法還沒有循著正確的規則。其中最大也是最常有的缺點是「停在原處」。以相撲來說,就是兩腳平行站立,這是千萬要避免的體勢。

 

 

第二種缺點是步法沒有右、左交互的前進,反而是右、左、左,呈現不規則的前進方式。這是入身摔或一教後方技法,做不出來的原因。

 

 

第三點,腳有左、右交替運行,但拍子呈現不規則。有快有慢,也有完全停滯。

 

 

這是對宇宙法則還不太明白,現在先要知道法則的存在,再將練到自自然然。即是技法動作的作成是無多餘的、無害的、創造的、美的、心情舒暢的。

 

 

因此,技法裏的步法,有左右交替與規則性頻率的法則在裏面,因此動作自然、姿勢好看。對手自然會心誠悅服的與宇宙法則配合。

 

 

合於宇宙法則的技法,其中的步法,可以說成是走路一樣的步法。當然平常輕快的步法是無法成為技法,要的是需加上快慢、強弱的改變與左右交替的前進原則。

 

 

武道的運足法,常會認為是走法。但不只是腳能自由的走動,身體、手腳都能自由的動作,受方也不用特別的配合姿勢,雙方都沒有違和感。這就是自自然然的宇宙法則。

 

 

上手的人其步法通常是不太會變來變去,這樣就是一種技法了。也可說是步法即技法。

 

 

宇宙法則有些什麼?從中又能拿些什麼當成技法,這些都還是不清楚的。開祖時或科學家發現的宇宙法則,我們又留下些什麼,且還要將這些帶入技法裏,真的是很難的。開祖留下『武産合氣』和『合氣神髄』已解說了宇宙科學,自己要做的是發現宇宙法則進而帶入自己的技法裏。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57.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56回】  陰陽轉換

 

 

合氣道是不能爭的,這點不容易做得到。合氣道又是兩人一組磨練技法,受方與取方要是用力氣練習,這成為爭的始點。保留力氣雖是不爭,但也不是真正的稽古。

 

 

合氣道裏的爭,以小小爭的角度來看,往深入一點的角度來看,「碰撞」也是爭的一種。這樣的話,合氣道技法也不能有碰撞,不過難有不碰撞的技法。因為合氣道技法先用氣(){想法}來與對手接觸,因此碰撞是難免的。經由與對手接觸點的體與氣就要能控制對手,否則對手就會逃開,技法就無效了。也即是說合氣道技法是從即將碰撞前的初始點就開始了,有點矛盾,所以難度就在這裏的。

 

 

合氣道技法是尊循宇宙法則的,順著法則就不會有抗爭。宇宙要創造出來的、生成化育出來的,這都是自然現像,不會有爭,只是教給我們這都是以愛為基本。

 

 

宇宙不爭,萬物不爭所以有其法則。這種宇宙法則的形成,也是合氣道技法的法則,技法或身體都需要尊循這樣的法則應用。

 

 

做技法,與對手相撞擊,多半是取方的問題。最大的原因是,不能上舉的手,上舉了、不能動的部位,移動了。

 

 

合氣道技法,在宇宙法則來看,要合於宇宙法則裏的陰陽。以工作來看,陽就是工作中,陰就可視為沒有工作或是沉潛等待下一個工作的時期。作技法來看與對手接觸的手就是陽、重心在作技法側的腳,也稱為陽。

 

 

如同,正面打入身摔,正面打與對手接觸的手稱為陽,下面的腳也是陽。之後的動作就是入身轉換,但如用陽的手,再直接入身時,會壓到對方的手,對手會有不愉快的感覺,就會產生反抗。陽上加陽,就成為陽陽了,宇宙是陰陽為原則的,違反了陰陽規則時,就是紛爭的開端。

 

 

陽在動作時,陰要待機才行。同樣在待機時陰側的手,要作出陽的動作。陰側的力量蓄到十分的力量時,入身就能平順動作,且可輕易的入身進到對手的腰腹側。轉換也是能自然的進到對手的中心裏。

 

 

這種陰手轉換成陽手過程,是在另側的陽手轉陰手時,陰裏等待的陰手、轉換成陽手的同時將對手的手往下切動,也就是說手的應用是分陰陽的。故有川師範常用「火車噗-噗」的手勢說明。

譯者按:文字要作動作說明,是困難的。但可以想像蒸氣火車車輪的啟動,當第一聲的噗聲,連桿往前推,帶動車輪,第二聲噗聲發聲前,力量放掉,隨慣性車身往前、連桿往後。第二聲噗聲再將連桿往前帶動車輪。如此連桿持續的前後帶動車輪、車身,火車就能行駛出來了。

 

 

再來,腳也是有陰陽之分的。容易抗爭的技法以二教後方(轉前臂)最常見。這裏是陽陽的抗爭的最多。前面為陽的腳,將力量灌了進去,發生碰撞時,是做不成技法。在後面等待的腳,以陰轉成陽(重心),相信技法會作得很好。

 

 

腳也是要分陰陽才行,但人們的手腳常常是陽陽的的應用。以腳的陰陽來看,腳要像走路一樣,分左右交互的配合行動才行。

 

 

陰,是能量的儲存。陽,是能量的使用,而進一步的動作是困難的。以四季來看,冬天是儲蓄能量的時期。簇立寒冬中的櫻花樹,這時是無花也無葉的,比起春夏時期的枝葉繁茂,這時卻是紮實與茁壯的,所有的能量都是為了春天開花的準備。

 

 

陽,不是一直不變或是以陽來使用,心裏隨時記得要由陰轉為陽的過程。這種約會通過陰陽來做技法,就是身上應用著宇宙法則,因此會感到宇宙法則在應用時的感覺。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56.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55回】 重視技法的動作

 

 

合氣道技法是因磨練而精進的,所以要重視技法的動作。不過,單僅作表面動作模仿,是不能練到內在真正的技法。真正的技法是將「各種技法組成要素」隨宇宙法則所集合而成。因此,不是只要創造出適合人類就夠了,而是從宇宙裏尋找到合適的東西,進而將這些練到自己的身上。

 

 

技法要精進,也就是將「技法要素」練上身,初始時,會有點難度。其理由是對於「技法要素」型成的原因不太注意。誤解技法是由力量與速度所技法裏重點,特別在是初學時期。

 

 

其次,例如十字的技法要素,聽了也知道。只是技法是各種時空動作的組成,因此時間、忍耐都是需有的條件。還要加上對自己的認識,不練成絕不終止,這與初學者不同,練習是不能靠別人的。

 

 

不過,技法要注意的地方,除認識「技法要素」,還要再學會能將技法作得出來,這需要能先作成的。

 

 

技法應用要作到何種程度,通常靠一起練習的對手判斷,但這不是很正確的判斷基準。因為同樣的技法,有時會因為不同的人,而作不出技法。

 

 

那麼判斷基準要怎麼來決定?結果還是回到自己身上。自己覺得可以就是可以。覺得可以是指當完成技法後的心情,對天地、對對手、對自己都不會感到對不起,反而是覺得這樣的技法,有自誇的滿足感。

 

 

技或技法要素要是不合於宇宙法則,對手會覺得不滿足,天地也不會高興,自己也不能滿足。要能讓自己都能真正滿足的技法,要重新認識技法的重要性,練習要持續、切實的練下去。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55.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54回】 不爭

 
合氣道的相互練習,是互相用技法來精進與磨練的。有時會做得不錯,但有時會做不出技法來。能照自己想法做得出有效技法,往往是與當受方的對手結合成一體,使得對手像自己的分身一樣,想動就動。


如沒有與對手連成一體,自己與受方是兩個不同的個體,中間會有差異或間隙,成為相互抗衡的空間條件。


合氣道告訴我們不能爭。初學期的不爭,會以為是因受方不抗就能做技法。這是受方配合,不與取方相抗,而這就是初學者心目中的合氣道。

 
但是,合氣道所謂的不爭,不是只有這點。不只是在練習時不與對手爭,而是從根本開始就不爭。根本裏的不爭,因為各種不同點。有時反是造成與對手要爭的東西。

 
合氣道講的宇宙法則,是合乎自然法則的,技法也是順乎自然法則來施作。如果違反自然法則來施作技法或是應用身體的動作,對手會感覺得出來,同時成為反抗技法的條件,這就是爭的後果。

 
形成爭的最大原因可能是,「將不能上抬的手上抬了」。大家都會在二教後方技法裏有這種典型的經驗,受方稍加抵抗時,就會因為技法的有效、無效間產生了爭出來。

 
通常這不是受方惡意的反抗,這是取方做了「不能抬高側的手,給抬高了」,這是違反自然法則下的無意識反抗。

 
再具體的說明,例如,自己右手半身,做對手的左手腕的二教後方,取方的兩手、肩、足往前踏出。將受方的左手腕置在自己的右肩後,因需要往下絞其手腕,不必先往上抬起後,再往下絞動。但因為右腳先往前踏住時,順將原本置在右側的手與肩是往上抬,往上抬起是不行的。

 
右手往上抬,重心自然會後移到左腳,重心在左腳,右邊的手自然往上移。如何真的上移時,重心往右移動即可。


能上舉的手,是站立重心腳的另一側的手。這是重心腳側的手如果往上移,對方會打下來,導致技法不順利的衝突原因。


抬起絕不能上抬的手,會有違反自然的感覺,也是告訴對手來阻止自己做技法,這時只要自己隨順自然法則變換腳法就行,但無視這種難得的忠告,對手會自然的、要無識的反抗,需認知這也是一種相抗爭的點。


不是只有「將不用上抬的手上抬」,還要「該上抬較好的手往上抬」。不只是二教,這是所有技法的共同法則。

 
再者,不只是體技。劍的揮動也是一樣,不是站立側的劍往上揮,劍往上揮、配合重心往另側的腳移(通常是左腳),肩部放鬆,動作大一點的揮劍。
 
而用肘或肩等關節的伸展,如不照此法則時,效果會差一點,有時也對身體有所損傷。因為合乎自然法則、宇宙法則較不會有所紛爭。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54.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53回】與自己對戰

 

 

合氣道是經一起練習、一起磨練才能期待進步,不是與對手分勝負的。話是這麼說的,但會高興對方要是能因為自己做好技法而倒下、也會氣自己的技法無法使對方倒下,這些應是在初學時期的想法。

 

 

初學時期,多半會受對方的影響。作成技法是因為對方或自己能夠當好受方角色、或是因為初學的對手或是同輩,不能當好受方、取方角色。造成自己的技法有時有效、有時無效,常會想要遠離這樣的對手。

 

 

稽古(練習)太過依靠對手,總會進到碰壁的時候,不能打破這面牆壁,就無法晉昇下個階段。

 

 

要晉昇下個階段,稽古(練習)的對象要從對方轉換成自己。練習的方法會變得困難,稽古(練習)的質會有180度的轉換。

 

 

但,通常抗爭的對像從別人轉向自己,不是件容易的事。

 

 

像是不被對方抓死或是反抗,這都存在於自己的下意識裏,不易改變。這是一種新的挑戰,剛開始時會有弱弱的感覺,往往會受不了,再次用力的反摔對方。這樣就又回到原點了。

 

 

自我挑戰,是要自己去看,反省、修正、追加、補充,就算只能對自己的技法能些許的進步也好。

 

 

技法磨練中,要能正確的應用技法,那裏弄錯了,要怎樣的修改。初始時,應是不會明白的,看得到有,對手動作的不同、自己技法的行動軌跡,身體的運行動作、姿勢等。而難點就在這些動作裏。

 

 

事物都是有其順序的,由簡單的開始吧。

 

 

合氣道磨練技法時,在相對練習時,常會對對手有過高的意識。但是卻是不能有過高的意識,也不要2點不要讓對手左右自己。即在與對手接手的瞬間與對手分開的時候。被對方抓牢時,和對方打來的時間點與摔完的時候、決定技法之後,任何人都能完成這時的技法。

 

 

首先,當被抓住或是面臨攻擊時,自己的姿勢要正確。站成側身(半身)且周同懷同腳,手置於身體的中心線上,呼吸與感覺外放出來,慢慢的連續的改正缺點。今天的自己要比昨天更好,與對手的強弱無關。

 

 

另一個是,完成技法後的姿勢。是不是有成為半身?與對手有無成十字交叉、手掌是否朝上(呼吸法等)、臂部是不是成為受身該有的動作,殘心是不是有作出來、吸吸的頻率有無改變,這些也是要自我調整的。

 

 

簡單的說,就是姿勢美不美。沒有多餘或不足的動作就是美的。

 

 

這種開始和結束動作應都能作得出來,但是也是對練習的自我要求。開始與結束動作要是夠好的話,中間的動作也會慢慢的變美的。

 

 

這種自我要求開始後,從練習前的暖身運動就會開始的。練習到自己的極限頂點。不斷的與自己要求與練習,自然就會有所改變,漸漸的就會上達了。也會變得隨時都會想到要精進,無法忍受沒有進步的自己。

 

 

與別人的競爭會有界限的,與自己則否。只要自己的身體存在,就能不斷的競爭下去。從來沒有人會贏得過自己,我們也知道,人是沒有完美的,但這應該自我挑戰的意義。

 

 

再來將合氣道技法練習心態是自我要求,不是用於對付他人的想法習慣化。合氣道技法練習法,是將技法動作從開始到結束之間都能完美的、正確的作出來。

這點一點一滴的用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中。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53.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52漸進專心致志

 

 

合氣道是由磨練技法,才得精進,因此應重視技法的應用。技法的完成,需要很多(無限)的技法要素,如同開祖曾說「技法是技法要素的組成」因為是組合體因此不是技法的外形(軌跡)而已,技法要素要正確的使用才行的,隨便的學習外型動作是無法精進的。

 

 

為能將技法的外型與技法要素都能正確的體現出來,首先,要有專注的精神。有此專注精神時,心情與精神都能集中,可以說成是有用心。例如,手被對方抓住時,自己的手灌入氣(精神、注意力),與對手相聯結成一體,就像做自己的動作一樣,將技法應用在對方身上。心是主導身體的精神所在。沒有「氣」的技法,不但沒有力道,也無法與對手聯成一體,算不上是技法。只能說是沒有精神的練習,只是肢體動作而已。

 

 

將氣用於練習(稽古)時,起初動作不用太快。但不是自己知道要加上氣而已,自己力量的流向或感覺對手出來力道,發揮自己潛在動力。這是深層肌肉出來的力量。但不去感覺對方的力量,只用外層肌肉的力量對抗,會造成對深層肌肉力量的妨礙。無法與對方相聯結,無法產生共鳴的力量,技法較難完成技法。

 

 

氣慢慢灌入的動作,能在深層肌肉應用的同時,深層肌肉不但會柔軟,也能更強、更粗的達到鍛練的目的。這種深層肌肉的鍛練,就算上了年紀也能練,也有不容易哀弱的效果。有年紀的人特別要多做深層肌肉的鍛練。

 

 

其次,將氣用於練習(稽古)時,可以知道自己全部的動作,也能聽到自己身體發出來的聲音。進而,也能聽得到對方身體發出的聲音。

 

 

慢慢將氣用於練習動作,起初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因為動作較慢,使得氣無法連貫,或是因為氣的應用,使得身體、動作變硬,反而不能做出動作。

 

 

為能將將氣慢慢用於練習動作,其要點在呼吸的應用上。配合正確的呼吸,氣(心情)就能慢慢的加入動作裏。正確的呼吸,是配合身體的動作,沒有多餘也不會在動作中,停頓呼吸。這是開祖所說的「生命力」的呼吸法。因此要有強韌的心肺功能與大容量且伸縮自在的腹部。最好是在年輕、初學、常做受身的時候就能學會。

 

 

稽古(練習)不是光練就行的。要上進,要循道而進,遵守稽古法則。常思考自己的動作有無在法則之內,因此要慢慢將氣與呼吸用於練習動作裏。但不能過於急燥,因為「欲速則不達」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52.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合氣道進步的秘訣【第251自己發現的成果不是用錢買得到的

 

 

學習這件事來看,起初多是請老師或熟悉的人來教導與學習。天才或自認天才的人較不會有這種需要,獨自練習就行。但我們凡人是辦不到的。歷史上常到有這樣集大成的老師或達人們。

 

但是,我們一般的常人雖有老師、達人的教導,多半仍無法超越基本程度或原則方向。只能保有基本練習方向,不多走冤枉路,學習僅存在基礎的程度。

 

 

合氣道也是一樣,先向老師學習。與老師的學習,先相信老師,聽從老師的指導,舉手投足完全照樣學習。老師很是重要,所以要努力的找到合適的老師。

 

 

因此,運氣好不好,就很重要了。因為在有限的條件下找是否能遇好的老師只能和好運有關吧。當運氣不佳時是會遇能力較低的老師。

 

 

要從老師身上學什麼,總而言之,學下老師所有的動作。技法方面就更不用說了,呼吸或身體動作等,甚致連習慣動作也要真實的模枋下來。

 

 

每個時期會有不同的老師,在與一位老師學習時,先把先前老師的教法放下,完全學習眼前老師的動作方式,在之後的自主練習時,將不同老師的不同作法,自行練習看看,會有很多不同的樂趣。

 

 

常在學習大老師(開祖)的動作時,遭到到開祖的白眼。原因不是學得不像,反因為太像了,才被責備。老師多半希望學生學得像自己的動作,但大老師不一樣。

 

 

的確,開始的時候,基本動作要確實的學在身上,基本不好時,不宜往前練習,且練習的方向也會弄錯的。

 

 

學習,是一生的。且是需要持續一生不斷的練習。但,與老師的學習是有其時間性的。例如,老師年紀大了,或是沒有能再教的東西,或是與老師的想法、作法出現分歧的時候,這些都是與老師分開的時間點。

 

 

當無法直接從老師身上再學習時,學習的重點在於開始要注意自己身上。不是只聽從老師或他人的建議,而是自己去發覺其中的不同。

 

 

因為被教而學會的事情,多只有一半是屬於自己的,另外一半還留在老師、別人的身上。所有的事物要完全練在自己身上時,提出問題,同時解決問題都是自己的事情。所以一定要能發現自己的問題,同時也要自己研究出解決問題的方法。

 

 

與老師學習時,問題是由老師想出來的,不但提出問題,也準備了正確的答案。這些都是自己一定要會做的事。切換到到個層面是相當的難。因為這個時期,不像初始時,做得出老師所示的技法即可,往往無法再往前再進步,感到已到了界限了,所以這也會造成練習的中斷。(譯者:…そですね)

 

 

像自己當自己的老師,自己先發現自己的問題,面對它,再想出解決的方法。針對問題,不斷的在練習中驗證其適用性,自己要是能解決的話,這才是自己該做的事情。這不但是技法可以上達,也養成發現問題的眼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像增加自己的財產一樣。

 

 

成為有段者時,不是等待老師或他人提出問題或解決的對策,要由自己發現問題,同時自己解決問題。自己所成就程度,不是他人所能買斷的。

 

譯自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251.php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