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化

 

 

 

不單只是武道、運動,舞蹈也是,只要是運用身體動作決定或展現技巧的項目,都有無數次不斷的練習再練習。開始時是用頭腦記得外型,再用試錯法讓手腳試著動作,之後再變成不用想,就能做得出來肢體動作。腦部的學習是從大腦往小腦傳送。

 

 

 

但是,在沒有特別注意時,大腦的訊息就會省略下來,即是在無意識狀態下身體自然動作。這種行為模式稱為「習慣成自然」。

 

 

 

確實是這樣,一個一個用眼睛看過、頭腦確認,再發出指示讓手腳動作,這樣就像機器人的動作。不過,太習慣時會有沒有目的的動作發生。看不到重點所在,無法更上一層樓。

 

 

 

平時,無意識的任意持續動作下,不能發現重點的地方。像敬禮、正座、步行時手部上下擺動、手的位置、腳的運止、呼吸的調整,到做技法時手部動作軌跡等等都是。從以前到現在都做不好的技法,就是不知道重點所在。

 

 

 

這些都是無意識的缺點,首先,先要在有意識下練習。再思考其中的意義,知道意義後,才能有重大的發現,在成為無意識的自然動作前,可以修正、改善技法動作。這關係到進步的要點。

 

 

 

例如,雙手單手抓的呼吸法,不是光舉動被抓住的手,不能先有用自己的一支手臂壓制對手的兩支手臂的想法。所謂「單拳難敵雙手」,單手難以抵抗對手的雙手。

 

 

 

比對手的兩支手臂強的,只有身體的軀幹了。再粗的手臂也不可能比軀幹粗,只要知道這點,就知道要用軀幹(腹腰)來練習。也就會明瞭呼吸法在面對雙手抓時的目的與其意義了。這即是「道」,通過「道」,才能正確的前進。其次,在到達能無意識動作前,仍需用身體來記得所有有技法。也就是最少要保留一點「道」的意識。

 

 

 

暖身操是其中之一,要思考暖身操的真正意義與目的在那裏,不是無意識的坐著動作,反而要適當的意識放在做暖身操裏。把意識在一投手一投足都能精確的完成。

 

 

 

合氣道技法都是從眾多的「寶藏」之中所濃縮而來的。在有意識下一支一支的練習這些技法,將其背後的含意練習出來,將「道」練就出來,最好能成為打開更高程度大門的鎖匙。

 

 

 

http://sasaki-aiki.com/article3_141.ph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ku 的頭像
    kaku

    一個鼎三支腳,一個漢三個幫(劍道、合氣道、太極拳)的部落格

    kak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